正在阅读:法律讲堂:倒签合同存在哪些风险?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法律咨询 / 正文

11文章频道通栏广告.pn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法律讲堂:倒签合同存在哪些风险?

转载 超级管理员2024/02/01 14:41:54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协众国际 作者:协众国际 174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前言


    "快帮我看看这份合同这样签可不可以,其实对方已经履行完毕了,我们都验收完了,就差付款了,但是财务没有合同不付钱,现在只需要“走个形式”签署书面文件以便财务付款应该没事吧!" 

     这种倒签合同真的对合同的其他内容没有影响吗?倒签的合同到底有哪些风险?



什么是倒签合同?


01



     倒签合同”是指在双方当事人合同权利义务关系成立时,未签订书面合同,但在合同权利义务关系履行过程中或履行完毕后,双方才签订书面合同




倒签合同会有哪些风险?


02



1

违约风险剧增


      由于合同实际签署时,合同已实际履行,甚至已实际履行完毕,因此合同实际履行过程中一直处于无合同(书面)保障的状态,此期间一旦发生争议,双方事实关系已实际建立,但合同尚未签署,极易发生此前口头约定不明、实际实施缺少书面证据造成违约责任无法直接认定的局面。

      例如,对于采购合同,可能因为标的设备的市场价格浮动而发生争议,若双方未及时签署书面合同确定价格条款,极易出现商业风险及法律纠纷,使企业付出更大经济成本。


2

诉讼难举证


     合同中一般会明确约定合作事项、主体义务履行时间、双方权利义务、付款及开票时间、授权代表等等。如果没有合同,相关的约定散见于各种沟通过程中,甚至有沟通为语音、对话形式,若没有任何证据留存,或者沟通的时候完全没有预料的情况在实际履行过程中出现(如前述采购货物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可能会使合作无法进行。此时如果发生纠纷,加之可能的人员流动等因素,证据更难收集。



3

合同无效的风险


     合同倒签情況下,合同承办人若忽视在合同履行前预先对合同相对方的资质、资格进行核查。特别是一些依法需要特殊资质或授权的合同,如合同相对方不存在合法的资格、缺乏必要的资质或未获得有效的授权,将使得合同无效,进而导致公司权益受损。


4

合同管理混乱


      合同倒签不仅会违反公司的合同管理规定,造成不合规行为,也会导致合同管理质量及效率下降,扰乱企业正常的管理秩序。

  




合同倒签的风险防范


03



      原则上是尽量避免倒签合同的情形出现,如果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先履行、后签合同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情况防范风险:

1

合理采用框架协议

考虑倒签协议签署一般由于时间紧、业务急,对于经常性的业务,合同承办人可以采用签订框架协议配合订单模式,简化合同磋商的程序。框架协议将公司一定时期内的业务需求,集中为一次业务申请,签订一份框架协议,以订单的形式,定期结算,形成相对稳定的供求关系,提高签约效率。

2

留存履约证据

完成倒签合同所涉实际履行情况的沟通与确认,留存履约证据。针对“不得不”合同倒签的情形,合同承办人应围绕合同价款、结算方式、违约责任、期限等主要条款,主动形成并留存合同实际履行中的书面证据(如电子邮件、微信文字聊天记录、传真等),必要时可委托公证机关下载保存并打印,形成公证文书,增强证明力。

3

加强事前的资信审查

合同承办人应积极开展资信调查,资信调查的范围包括:

(1)资质情况。从调查核实合同相对方的工商登记资料、营业执照、符合项目要求的资质等级证明。

(2)资信状况和履约能力。可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获取合同相对方是否经营异常,是否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或者限制消费人员名单,以及涉及的重大法律纠纷等情况。

(3)核实身份与授权。核实法定代表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及授权范围和期限。





结语




     合同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取得经济效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合同倒签存在极大的风险,因此,应在合同订立并签署生效后履行合同,避免合同倒签的情况发生。若因生产经营急需等特殊情况不得不倒签合同的,应根据相关程序在一定时间内及时补签,并做好补救措施。





已有0人点赞

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