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因此,冬季宜早睡晚起,最好等待日出后活动,以免扰动阳气;还要注意防寒保暖,适时增减衣物,注意骨骼保健,护阳固精。
关节痛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这类风湿痛对寒冷很敏感 。根据研究,寒冷后关节温度下降最多,次为肌肉,皮肤寒冷期细胞穿透性减少,代谢废物的转换也就延迟,使关节活动增加阻力。当外界气温很快下降至15℃时,关节即可能产生疼痛 。此时,改善关节内外温度,则可解除疼痛。
四时养骨要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此基础上还要力求 “一年之内,春防风,又防寒; 夏防暑热,又防因暑而致感寒; 长夏防湿; 秋防燥; 冬防寒,又防风”。
另外还要注意昼夜晨昏的调护。一天之中,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傍晚日落,阳气开始潜藏,此时需相应减少活动,避免风寒和雾露之气的侵袭。正如《黄帝内经》所述: “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
肾主骨生髓,而脾是人体“后天之本”,是肾保持健康的重要辅助。
根据中医“五色饮食”理论,肾主黑、脾主黄,冬季可适当多吃黑木耳、黑扁豆、芝麻等黑色食物和坚果等黄色食物调脾补肾,使骨骼坚固充实。
在寒冬季节,应防寒保暖,多吃温热之物,以达到蓄养骨骼的目的。多吃些牛羊肉等温热食物,利于气血通畅,预防骨关节酸痛。
除食物温补外,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补钙。其实,养骨还要补充“关节的粮食”——氨糖。很多人骨头不舒服,不是因为缺钙,而是骨关节出了问题,例如膝盖、手腕、颈椎、肩关节等关节部位出现僵硬、疼痛、肿大、摩擦感、压痛等现象。
有一句话叫“疼在关节,根在软骨”。健康的软骨是有弹性、有厚度、光滑的,软骨可以防震,抗压。当这层软骨失去弹性,磨损变薄,变粗糙,骨头和骨头之间就没有了软骨保护,直接摩擦,产生疼痛,出现增生、变形等问题。软骨养好,就要及时补充氨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