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如意郑东 | 纾解停车难 浓情暖重阳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郑州城事 / 正文

11文章频道通栏广告.pn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如意郑东 | 纾解停车难 浓情暖重阳

转载 超级管理员2023/10/23 19:57:17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郑东发布 作者:郑东发布 151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本期看点

东新区全面推动停车场增设工作

党建引领聚合力 浓浓情谊暖重阳

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 让诗竹画走出国门

1
郑东新区全面推动停车场增设工作
近日,郑东新区在郑大一附院东院区外新增272个地面停车泊位,可有效缓解周边就医群众的停车难问题。与此同时,郑东新区全面推动辖区停车场增设工作,努力推动停车难这一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以升级改造促“共发展”。
20号上午,记者在郑大一附院东院区大门外的立交桥下看到,近期启用的停车场里,车辆已大都停满,还不时有车辆进出。
市民 关女士:之前来这儿停车,停车位早早的就满了,附近车位很难找到!现在有了这个停场特别方便,这个位置特别方便进出、也好找,希望医院附近多开几个像这种停车场。
据了解,由郑东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主导、郑州东瑞城市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增建的秋澄街停车场升级改造完成,目前已经投入使用。
这处停车场位于东区龙湖中环东路秋澄街交叉口立交桥下,规划地面停车泊位272个,可有效满足周边市民和就医群众的停车需求。该停车场的升级使用,通过“见缝插针”式的规划停车泊位,有效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让就医群体“就近停车、方便停车”,真正做到让利于民,在缓解道路交通压力的同时,充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郑州东瑞城市发展有限公司东瑞秋橙街停车场负责人 张杰:经过前期摸排走访,周边的停车位缺口比较大,市民就医群众停车比较困难,我们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将这一块闲置土地改造成了一个临时停车场,极大地缓解了周边停车难的问题,优化就医群众出行就医的停车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就医群体对车辆依赖性越来越高,由于该院内部停车泊位有限,导致停车问题日益显露,供需产生巨大差异。针对这一情况,郑东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心系民生,积极发挥党建引领示范作用,结合一附院东院区周边道路特点,以及市民群众停车需求,坚持“为民谋便利”,通过摸排走访,对医院周边可利用空地逐一排查了解,秉承“让地于民,服务于民,便利于民”的思想原则,筛选合适地块升级改造增设停车泊位,旨在解决市民群众就医停车难,道路停车乱问题。
下一步,郑东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将以市民群众需求为导向,查找“病根”,精准“下药”,全力破解市民群众停车难题,为民谋福祉,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形象,提高市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
2
党建引领聚合力 浓浓情谊暖重阳
为传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进一步丰富企业退休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郑东新区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杨桥办事处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浓浓情谊暖重阳”重阳节系列活动。
10月18号,郑东新区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杨桥办事处组织辖区企业的退休人员,到新郑参观“好想你红枣博物馆”“好想你枣立方红枣博物馆党员示范车间”“好想你智能车间”,大家兴致勃勃参观了企业红色文化馆,学习新时代非公企业党建文化,跟随讲解员一起探寻红枣文化脉络,品味中华红枣文化。
参观结束后,退休老同志们齐聚音乐党课教室,一起合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歌曲,唱出企业退休的老党员们团结一心,共创崭新未来的精神风貌。
随后他们一起动手制作枣花糕、枣花馍,深刻领会到了一颗红心育甜枣,砥砺奋进志不移的崇高精神,切实感受到了红枣文化传承和厚重历史。
下一步,郑东新区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杨桥党工委、办事处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用心用情做好退休人员服务工作,为他们创造“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良好氛围, 让企业退休人员共享发展成果,主动发挥余热,“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积极参政议政,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3
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 让诗竹画走出国门
最近,一位郑州市非遗传承人的“诗竹画”新作,走出国门,远赴加拿大进行展览。作品在传统汉字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创新,运用了英文字母和单词,也因此更容易为外国观众接受。
这是前不久来自我市的诗竹画作品,在加拿大参展时的场景。这些作品的作者吴旭,家住郑东新区杨桥办事处。走进吴旭家,二楼展厅的四壁,挂着他最近的创作,仔细端详,其中一些生肖画里,蕴含着相应的英文单词。
诗竹画,是把诗句中每个字的笔划都变形画成竹叶,与竹竿配合组成竹子图案。它不是单一的绘画,而是将诗、书法、绘画合为一体的竹子画。
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诗竹画项目传承人 吴旭:去年有几个人要求叫写英文,当时写不成。最后我就慢慢地琢磨,琢磨了成了,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加拿大。
据了解,诗竹画已经流传千余年,民间传说为三国名将关羽所创。
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诗竹画项目传承人 吴旭:诗竹画是我们家祖传,到我这代等于是第四代了。诗竹画只留下关公这一幅诗竹画 ,总共20个字 。你想把它全部都变成竹叶字,有点难,最后我又从各种资料里又找出来,总共是28个字 。这28个字我就把它拆散、分开,然后再组合、组合以后再拆 ,从1982年开始一直到现在。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工夫用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30多年来,吴旭潜心钻研诗竹画,辞去教师的“铁饭碗”,转行做起“学生”。
经过努力,这门传统艺术得以传承和创新。作为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诗竹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吴旭还带出一批学生。目前,他正在积极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吴旭最大的心愿是能让诗竹画项目通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



来源 | 郑州广播电视台新闻客户端

已有0人点赞

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