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城市消防应急部门列装的无人机超八成出自一家河南企业,其研制的纵列双旋翼机型最大有效载重400公斤,处于国内第一梯队……
作为“通航之都”,在郑州通航试验区,由16家无人机企业组成的无人机产业链正在应势发展。近日,顶端新闻记者走入这里的无人机产业链“领头羊”企业——河南三和航空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和航空”),探寻发展密码。

占据国内城市消防列装无人机80%市场份额
在三和航空大厅里,一架架飞机摆放有序,外侧的是有人驾驶飞机,往里走,一排无人机引人注意。
“右手边的这几架无人机是我们公司研制的纵列双旋翼机型,在应急救援、城市消防和森林消防中都有它们的身影”,三和航空总经理白旭阳告诉顶端新闻记者。

十多年前,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相关意见的出台,无人机行业乘风而起。
“因为看好上街区通航产业的发展优势”,2015年初,三和航空在郑州市上街区注册成立。
2017年,郑州市上街区获批首批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
据白旭阳介绍,他们公司最早从事有人机的设计、研发、制造及销售,自主研发了国内第一款自转旋翼机,打破国外垄断,2017年起逐渐投入无人机的研发和生产当中。
“研制纵列双旋翼机型,我们是省内首家,从研发时间、载重等方面来讲,在国内也是名列前茅”,他表示,公司研发的这款纵列双旋翼机型,经过升级迭代,载重量从最初的50公斤,到现在能够实现最大有效净载重400公斤,从载重量来说,处于国内第一梯队。
据介绍,作为工业无人机,三和航空所研发的纵列双旋翼机型分多个系列,主要应用于物流运输、城市消防、森林消防等方面。
白旭阳直言,除了省内的郑州、洛阳等地,消防款无人机对外已经销往湖北、江西、辽宁等地的消防队和消防救援学院,“在城市消防方面,目前在国内消防队列装的无人机,我们的占有率超过80%”。
与高校结合打通创新“产业链”
“纵列双旋翼机型的研发是从2017年开始的,2019年第一代无人机研制成功”,白旭阳记得,研发期间也曾遭遇“卡脖子”难题,“在发动机方面,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公司以航空发动机来做,我们也试了航空发动机,但当时国内的航空发动机处于起步阶段,比较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汽车发动机应用在这上面,经过多年的研发、磨合、改装,把这个事情做成了”。
技术难关的攻克,离不开“智慧大脑”。在员工规模为70余人的三和航空,研发团队有20余人,负责总体设计、航电、测试等业务,团队成员以“85后”居多,均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白旭阳告诉顶端新闻记者,从成立之初,公司就有意识地在一些高校挖掘优秀人才,进行培养,“另一方面我们现在也在跟一些高校合作,共同做一些课题研发,“他们相当于我们的‘外脑’资源。”
从设计、研发到制造、销售,2015年初成立至今,三和航空已经逐渐成长为区域无人机产业“领头羊”企业,从产业链来说,三和航空基本实现国产化,“除了旋翼以外,其余都是我们自己生产或者我们和厂家共同研发”。
“接下来,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把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吸引到这里,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拓展市场把产业链筑的更牢”,白旭阳表示。

以“订单”聚链上企业发展
白旭阳是郑州本地人,大学毕业后便一直从事航空相关工作。在他看来,在河南发展无人机有很多优势,“首先我们河南人多,人才也多,政府也重视;其次我们的硬件条件好,新郑机场、上街机场等资源丰富;第三就是企业发展到现在有一定基础,这也是未来发展的优势之一”。
形成产业链发展能够给企业带来诸多便利,白旭阳认为,“产业链的建成不仅能够加强企业和政府的沟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方便企业及时了解政策,加深企业间合作,还有利于大家相互扶持,共同开发市场。”
作为产业链“领头羊”,三和航空是郑州市上街区为数不多的无人机整机企业之一,扎根本土通航产业发展优势,积极拓展产业链协同作用,白旭阳告诉顶端新闻记者,“在零配件方面,我们每年订单规模可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优先选择的就是区内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白旭阳表示,在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下,企业单打独斗是不行的,要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发展,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链主企业除了被纳入链主企业库管理,予以重点扶持发展外,我们还会定期梳理汇总其诉求,完善企业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同时,我们还将在产业促进、工业投资、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土地和人才保障等领域对其予以重点支持。”郑州通航实验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以逐步实现“点”上强龙头,“线”上延链条,“面”上聚生态,全力提升上街无人机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上街工业无人机正聚“链”成群
当前,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基本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行业基地的雏形。其中,以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产品种类及数量最多的无人机高新产品研发、加工及出口密集地区。而中部无人机产业如何做到“热起来”“飞起来”“强起来”?
郑州通航试验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郑州市上街区这座“通航之都”正在抢抓无人机产业新机遇,把发展无人机产业园作为促进通航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通过抢抓机遇高起点谋划“建链”、加大招商引资全方位“延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固链”等,推动无人机产业集群化发展。
据悉,从2016年发展至今,上街区已初步形成涉及产品研发、农林植保、教学巡检、应急减灾、飞手培训、教育研学等工业无人机产业链融合发展格局,无人机产业链也被确定为上街区九大重点产业链之一,优秀企业不断涌现。
2022年郑州鲲鹏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建成无人机巡检调度平台,为豫北多地市城市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提供服务;河南炫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已为国家电网、中铁集团等多家单位培训无人机飞行员3000余名……
测绘、巡检、环保、农林、消防、监控、气象……在郑州市上街区,工业无人机企业正越聚越多,企业生态格局初步形成。

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链主”的背后,是一个产业链的重新集结,更是城市与企业的一场“双向奔赴”。
当前上街正以最大的诚意培育更多“链主”,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业纵向成链、横向成群,“链”接上街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