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郑州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人数的持续攀升,原有配建的停车设施不能满足激增停车,导致城市停车泊位供需矛盾加剧。小车位关系大民生,如何破解停车“一位难求”?解决“停车难”是广大市民最为关注、呼声最高的诉求之一。
记者了解到,为解决城市停车难题,金水区于5月18日新增车位520个,据统计,截至目前金水区新增停车泊位数已经达到16634个。在建停车场53处,泊位数13681,可建设停车场54处,泊位数9948。
郑州市金水区深挖潜力、见缝插针增加停车资源供给,提高各类停车资源供给,因地制宜对存量停车场进行改造升级,加快建设智能停车系统,促进停车资源最大化利用,提升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坚持“区域联动、常态协作、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工作原则,实施党建引领、网格融合、专班推进、建管结合举措,完善“四本台账”、坚定“三个导向”,采取“生态+立体”工程措施,构建“理线+治点”“主干+末梢”治理体系,打造“共享+服务”管理模式,通过“扩增量”“扩存量”“扩容量”“扩通量”四个“量变”,实现满足群众停车需求的“质变”。目前,已建成停车场119处,停车泊位数16114个。
扩增量。一是利用工程措施建设生态停车场。金水区渠东路生态停车场一期工程,南起北三环,北至三全路,全长约2.1公里,总宽度15-30米不等。项目由金水区城管局、郑州市公用事业集团联合建设,分区段共建设7处生态停车场,提供停车位414个。生态停车场应用透气、透水性铺装材料铺设地面,并间隔栽植一定量的绿化植物,形成绿荫覆盖,将停车空间与园林绿化空间有机叠加,实现了缓解停车难和保护生态环境双赢。
扩容量。拓展地上地下空间建设立体停车场,目前我区已建成地上立体停车场3个,分别是国基路86号郑州海洋馆停车场、文化路126号北晨名座停车场、二七路天河大酒店停车场;地下立体停车场2个,分别是黄河路153号金水区胜鹏停车场、国基路86号郑州海洋馆停车场,共提供泊位数约340个。
扩存量。在谋划停车场建设过程中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分区、地铁口、充电需求等因素,将“星罗棋布”式的停车资源科学分布与“星月组合”式的停车场大小配比相结合,实现停车场科学化、人性化布局。
扩通量。集中查处改变停车场用途行为,恢复停车场应有功能,拆除占用停车场空间的违法建设。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危房整治,拆除部分小区院内违章建筑、破旧车棚、废弃花坛和危险房屋,盘活停车空间,合理设置成机动车停车位。引导驾校、市场等场所调整用地业态,改建、扩建停车场。如,文化路23号院老旧小区改造后增加停车泊位70余个。
具体停车场信息↓
小车位关系大民生,解“停车难”问题“任重道远,道阻且长”,金水区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创新停车泊位供给“新模式”,打造停车场建设“金水经验”,实现一次到位、一举多效,推动辖区停车环境逐步向“能停车、好停车、快停车”转变,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记者:李奕含 实习记者:何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