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曾经的老郑州,你还记得多少?郑州百年的沧桑巨变!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曾经的老郑州,你还记得多少?郑州百年的沧桑巨变!
转载
超级管理员于 2023/05/11 23:25:46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非常郑州
作者:非常郑州
6011 阅读
0 评论
6 点赞




1918年,郑州的一所教堂,教堂原址就是在现在的管城区南菜市街1-2号(市童装刺绣厂院内),为欧美式砖木结构,1906年由美国南部基督教浸礼会资助建设。
1914年2月25日,郑州,甘蔗和椅子。迈耶·弗兰克尼古拉斯/摄。



1938年,郑州东北郊,花园口黄河大堤决堤,洪水泛滥
黄河大堤被炸毁,附近的居民正在搭建的简易房前吃饭。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年河南大饥荒,史称花园口决堤。
1938年,郑州附近,炸毁花园口黄河大堤后,国民政府组织的救济队。
1948年,郑州的省立郑中(现郑州二中)的高三女生合影


1950年,郑州红旗公社的图书阅览室里,人们在安静地阅读报刊书籍。

1950年,郑州的金水路,左边是人民路,右边是花园路。

1950年,郑州人民公社的养猪场,社员在满眼欢喜地看着猪的进食情况。
1951年,郑州的洋灰马路工程竣工,工人们合影留念。

郑州最早的一批公交车,当时的票价是两毛

1956年,郑州的街景,左为百货大楼,右为邮电大楼。
1958年,郑州市老坟岗,常香玉(手拿节目单者)在演出。


1958年,郑州金水区的关虎屯村里,周恩来与社员鲍有德在亲切交谈。
1958年9月,保加利亚国民议会访华代表团来郑州访问。
1960年5月11日,毛泽东在郑州燕庄的麦田视察情况
1960年12月,邓小平在郑州的老鸦陈观看改进过的炊具郑州火车站60年代的样子

60年代,人民公园里,一家人在公园的湖上划船游玩。
1960年代,郑州,中州宾馆。
60年代,郑州的人民电影院,看电影不光是现在年轻人的休闲活动,在过去也一样。


1964年,郑州,苏中友协代表团参观国棉三厂的食堂。

1960年代,郑州金水路东段和中州宾馆。魏德忠/摄。








70年代郑州的印染厂,女工们在查看印染的花纹样式。


70年代,郑州人民公园的青年湖,碧波荡漾,绿树成荫

70年代,郑州的工人文化宫,门口前停放了很多自行车。

1971年,郑州,通向黄河岸边的花园路。魏德忠/摄。

70年代,郑州的花园口农场,知青们围坐在一起认真地听着广播。



1978年3月6日,郑州庆祝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游行队伍。
郑州市政府老郑州人叫它七层大楼,当年是郑州最高的建筑,门前是梧桐树 ,很多人上下班骑自行车都经过这里。
1980年郑州,当年的摄影爱好者在公园内拍摄景色,当时的人们使用的基本都是120相机。摄影:刘予平
80年代的中原路,自行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80年代,河南省工人文化宫里,人们在打太极拳 摄影:刘予平






1980年代初,郑州中原路,邮电局大楼。刘予平/摄。

1982年,郑州中原路地下通道,骑车去上班的人流。王颂/摄。


80年代的火车站,已经是门庭若市,坐火车成为当时人们出远门时的主要交通方式。
80年代时最时兴的家居式样,小时候的你,家里是不是也有一个这样的同款沙发?
80年代,郑州的“艳芳”照相馆,这是郑州第一家开设彩色摄影的照相馆

1981年6月21日至29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当天郑州市民在看报纸新闻。
1982年河南省举办第5届运动会,当时的开幕入场式



1986年,郑州国棉四厂,同住一间集体宿舍的三个家庭在一起看电视。王颂/摄。

在郑州棉纺路上,曾经分布着国棉一厂到六厂,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他们记录了一代棉纺工人的骄傲与荣光。数据显示:几个厂经济效益最好的年份是1981年,这一年他们的工业总产值达到7.1亿,那时的国棉厂一带,是郑州最繁华的地方。
1986年,郑州,人民路打通太康路至二七广场路段。王颂/摄。
1984年,郑州火车站广场上的长途电话亭。王颂/摄。
1984年春节,常香玉在郑州白庄演出。周淑丽/摄。

1980年代,郑州金水河大石桥段,夏天河畔上学生在七中美术马老师的指导下写生。刘予平/摄。
1980年代中期,郑州,在河南省体育馆广场举办的全国糖烟酒交易会。王颂/摄。
1980年代中期,郑州邮电局的电话接线机房。王颂/摄。
1980年代中期,郑州,二七纪念塔旁的亚细亚商场动工兴建。王颂/摄。


1987年,郑州中原路,一家露天大排档。王颂/摄。



90年代的新郑机场,当时坐飞机的人寥寥无几,机场的航班也非常少。
90年代,北京亚运会召开,圣火在郑州进行传递。李宁是当时红极一时的品牌。
曾经,亚细亚名扬中原,可谓是来郑州必逛亚细亚。1989年至1997年,郑州亚细亚创造了郑州乃至中国商业最耀眼的一段历史。那时候每天都有各种表演还有摩托车队巡游,早上没开门,顾客就排上了长队。
1992年,亚细亚商城举办“金婚银婚”的免费照相活动,商城前排起了长长的队。






1991年,河南省人民会堂举办了首届河南文化节,远处是紫荆山百货大楼。
1991年,郑州,"四桥一路"开通前的大石桥路口。王颂/摄。

1992年,郑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开业的全省首个离退休干部的星期日市场

1994年,郑州,刚修好的"四桥一路"紫荆山立交桥。


2005年6月,郑州,即将要拆迁的河南人民剧院,它曾经是郑州市级别最高的影剧院。
2013年12月28日上午12点整,河南省首条地铁郑州地铁1号线载客试运营正式开通,绿城郑州迈入“地铁时代”。

2017年1月23日,陈寨,郑州最大的城中村被爆破拆迁。


2018年的郑州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
经济高质量发展,郑州目前有外资企业700多家,2018年新增83家,实际吸收外资42.1亿美元。
随着一系列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未来的郑州,将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
2017年3月,国家首次将郑州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如今,郑州机场现已开通航线242条,基本形成横跨欧亚美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
郑州火车站,尽管岁月会流逝,但它一直都在。
随着国家高铁规划的实施,郑州有望成为中国的“高铁心脏”。《畅通郑州白皮书(2019—2021)》提出未来三年,郑州将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铁网络,以郑州为中心的高铁3小时经济圈,将覆盖方圆1000公里的城市,近7.9亿人口。
郑州二七纪念塔夜景,灯火璀璨。越来越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速汇聚在郑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