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取消,不再查验!
分享文章

微信扫一扫

参与评论
0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 / 郑州交通 / 正文

11文章频道通栏广告.png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取消,不再查验!

转载 超级管理员2022/12/08 16:19:38 发布 IP属地:未知 来源:河南交通广播 作者:河南交通广播 698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2月7日15时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进一步优化落实
疫情防控措施

  • 进出郑州不再查验核酸证明和健康码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不再开展落地检。记者核实了解到,目前乘坐火车、高铁、飞机进出郑州,正常验票、安检即可,不需要出示“两码一证“;自驾走高速也无需查验,正常上下站;取消“落地检”。
  • 郑州乘坐公共交通不再查验健康码
12月7日,郑州发布164号通告,乘坐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健康码,此前已取消查验核酸,大家可以正常乘车。
  • 郑州机场取消落地检,不再查验核酸证明及健康码

12月7日,据郑州机场发布消息显示: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规定,即日起,郑州机场进出港不再查验旅客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健康码,取消落地检。
  • 乘火车不再查验48小时核酸阴性

    证明

据中国铁路发布消息显示,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协调机制防控政策要求,自12月7日起,购票、乘车及进出站停止查验48小时核酸证明和健康码,各项进京防控措施调整时间另行通知。


新闻链接
【 “新十条”聚焦哪些方面?

十条措施是为了

持续提高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出台了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措施。这十条措施,是为了持续提高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执行中要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不搞层层加码。

  

新的十条措施

聚焦优化强调精准

  

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绍,新制定的十条优化措施,对核酸检测,阳性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管理,高风险区划定封控,老年人疫苗接种和群众就医用药保障以及学校疫情防控和涉疫安全保障等防控工作进行了进一步优化。

  

措施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聚焦优化,另一类是强调精准。总体来看,进一步优化措施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每一次调整优化防控措施都十分审慎

都建立在此前防控实践的基础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三年来,防控措施不断调整优化,每一次优化都十分审慎,都是建立在此前防控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实践发现的问题,深入研究论证;每一次优化都是强调更加科学精准,聚焦病毒特性、国际国内疫情形势和国内外防控策略变化,因时因势调整。

  

没有必要囤积和抢购药物 

药物供应充足

  

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介绍,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传播隐匿、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毒的变异,目前绝大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是轻型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重症病例比例较小。针对病毒特点和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兼顾新冠肺炎和基础性疾病。

  

也提示大家,没有必要去囤积和抢购药物,无论是在销售网点还是在医疗机构,相关治疗药物是充足的。

  

慢性病不是新冠病毒疫苗

接种的绝对禁忌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表示,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监测发现,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他常年接种的疫苗相当,且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年轻人。

  

慢性病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只要处于稳定期,都可以接种疫苗。在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方案里,确定了以下四种不能或者暂缓接种的情况:

  

●老年人在既往接种疫苗有过严重的过敏反应时,比如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等。


●老年人因感染性疾病处于急性发热期,建议暂缓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老年人处在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比如肿瘤患者处在化疗期间或高血压患者处于高血压危象,冠心病患者在心梗发作期,神经性疾病的患者处于疾病的进展期等,这类患者建议暂缓接种新冠疫苗。


●因为严重疾病或者慢性疾病已经处于生命终末期,不建议接种疫苗。


外防输入政策

将逐步推进

  

米锋还介绍,这次优化措施主要是针对国内各地的疫情防控,对于入境人员管理等外防输入的措施也将依法依规、逐步推进、加快推进,进一步优化完善。

河南交通广播记者:杨光、佑龙、张睿、栗倩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


编辑:付琳丨责任编辑:贺明丨监制:廖忆


已有0人点赞

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png

0条评论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300